凡多和莉丝
在Jodorowsky的所有我们能看到的电影里——除过之后的《獠牙》跟《彩虹贼》,这部他早期长篇电影《凡多和莉丝》相比起他大名鼎鼎的《鼹鼠》,《圣山》和《圣血》显得十分不起眼。    不过这部影片维持了Jodorowsky影片一贯的光怪陆离,开始的镜头就是侧躺在桌子上的莉丝生吃掉一朵花,整个故事是一对情侣凡多和他腿有残疾的女朋友莉丝一起去寻找传说中神秘的“Tar之城“一路上的经历,途中不断的有不同的怪人诱惑凡多离开双腿不能动的莉丝,甚至还有凡多的母亲,而他们却好象一直都无法离开原来的地方——酷似煤矿的小山,途中还时常出现他们的幻象(时间太久,记不清楚具体的,大家自己看),在找到了Tar之后,凡多却终于忍受不了莉丝,将她暴打致死,后来他十分懊悔,按照莉丝生前的愿望将她埋葬,在坟头上放上了一朵花,并自己躺在她坟墓旁,直到落下的树叶几乎将他埋没,至此,影片在异常欢快的音乐中结束。    不过也许是由于对宗教的生僻和文化背景的不同,据说这部影片在墨西哥阿卡普尔科电影节首映的时候观众被吓的四散而走,是因为受不了影片中残忍的镜头,不过看了这部影片我居然莫名其妙的感伤起来,我都不知道我该去想些什么,而Jodorowsky也由此开始他被放逐到海外拍片的生涯,不过之后才有了更经典的《鼹鼠》,《圣山》和《圣血》,也更富有反宗教的意味,相比起《凡多和莉丝》更加被观众认同。    可能此片仅仅是他古怪念头的最初尝试,虽然情节很古怪,可倒也不至于不知所云,凡多和莉丝他俩寻找的这座“Tar之城”是个异常奇妙的地方,所有的城池在大灾难降临后都被毁了,只有Tar还矗立着,所以人们传说只要到了Tar,就可以获得食物跟美酒,甚至可以获得永恒;到了Tar,才可以真正理解生命,可以爱也可以被爱,会着迷于未来,而且,Tar永远不会遗弃任何一个人…如此完美的地方,可以看成是个严重理想化的境地,接近理想国的过程自然有荆棘和劫难,更要经受意志的考验,而只有知道如何达成理想的人才能最终实现理想,一开始,凡多和莉丝相信只要找到Tar莉丝一定可以重新走路,而他们所有的问题也都会解决,所以说凡多和莉丝可以说是失败了,尽管他们找到了他们的目标,但最终还是被湮灭在了对过分理想化的Tar的畅想中,这也是我觉得这个故事还存在了一丝凄美味道的原因,凡多和莉丝的爱情悲剧可能正因为他俩的迷茫,虽然有生活的方向,却并不知道如何去达成自己的理想,最后演变为绝望,末路,自我以及互相伤害,这多多少少也印证了那个年代青年的心态——尽管Jodorowsky可能并没想这么说。    精彩的配乐也是Jodorowsky所有影片的共同特点,可惜只找到《鼹鼠》的原声,包括本片在内的其他几部的原声只好继续寻觅了,我尤其是特别喜欢莉丝唱的那首“当我死后,将我埋在….”,曲调很是优美,声音也很有质感,尽管有那么点感伤,好象预知了这可怜女人的结局一样。    还有就是,片头的那些画,我不知道它们是否也是宗教画,也不知道是否因为没有看明白那些画造成我对本片理解的偏差,所以希望懂的朋友给我解答吧,对于这样的影片我只能介绍,而尽可能的少去评论了。
冰岛黑风暴
《盜亦有盜》的真實度+《猜火車》的風格,一部冰冷、殘酷、驚人視覺效果的北歐黑幫片,從第一分鐘開始就抓住了觀眾的心。  你能想像冰島式的黑幫電影嗎,若透過不變的黑幫電影元素:性、毒品、暴力等偷拐搶騙一應俱全等等,再添增冰島的蒼茫、絕望、荒涼感,呈現著冷調的曖昧迷人。  你也許會擁有一切,但若你無法停止擁有呢?黑色暴力電影《冰島黑風暴》獻上北國黑暗視角,有如《小教父》般的兄弟情誼,改編自真實案件的「銀行大盜」,節奏緊湊到令人無法喘息;究竟誰是連續殺人魔?  本片由原著《Svartur a leik》改編,並由冰島天團 Sigur Ros 獻出歌曲。  黑幫故事在冰島,不變的性、毒品、暴力,以及偷拐搶騙等元素一應俱全外,更多了一份專屬於冰島的蒼茫、荒涼與晦暗的曖昧。懵懂無知的年輕主角加入黑幫後,所要付出的代價是什麼?  片中對於性,一開始鋪陳不多,頂多Stebbi和女孩Dagny於前期若有似無的情挑,但在主角對於性的期待終於獲得滿足之後,隨即發生在其心境上的遽變,倒是值得琢磨一番:究竟是想強調Bruno的極惡,還是想表達當下有多少東西被撕裂了 撇開這些不談,Dagny的姣好身材,更是聚集視覺上的亮眼度及性的肢體美感。  整部電影有種正面的教化意味,以Bruno狂妄及大小、男女均不拘的背德形象來化身絕對的惡,而Stebbi就形同羔羊般迷失受控,藉此傳達「歹路不可行」。導演奧斯卡曾不諱言的說:「猜火車及盜亦有盜是我的靈感來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