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追击令
1948年6月的中国,解放战争呈现胶着状态,中国在两种不同命运、两种不同前途之间摇摆。  1948年6月的平西,已经被中国共产党解放,成为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兵站。但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沿革,平西名义上还是一个国际共管城市。所以,在这座有着远东色彩的北方都市中,同时存在着中共军事管理委员会、苏军联络处、美军驻华观察站等多方力量。  1948年的6月,国共两党的上百万大军都在频繁地调动着。但是,平西还在表面的平静中。  随着一纸命令的到达,这种短暂的平静很快被打破了。  军管会社会部主任罗江,接到命令,迎接投诚的国民党第七集团军少将情报官何应农。何应农带来了《东北战区国防战略计划书》,也就是整个东北地区国民党军队的兵力部署以及战略计划。这份战略情报将决定整个东北战局的命运。  随着何应农的到来,各方势力迅猛地向平西涌来。平西市从此展开了国共两党之间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情报战。这场情报战的胜负关联着整个东北地区上百万部队的命运。  罗江从接受命令开始,就遇到了一连串的危机。  当罗江刚刚赶到火车站,他的副手孙渡就送来了刚刚截获的一道情报:火车站已经密布刺客,他将遭遇一场精心策划的刺杀。他还来不及布置,刺杀行动已经开始了。罗江不得不在环生的险象中,使用超常的方法,掩护何应农寻思离开车站,脱离危险。  当罗江他们腾出手来,安顿好何应农,准备调查情报来源的时候,他们又在街头发现了刺客的尸体。刺客的身份查明,是国民党军统的高级特工朗德。朗德为什么死,被谁杀死,又成了一个迷。  所有的疑团都指向一个地方:涅瓦河咖啡厅。涅瓦河咖啡厅里充斥着商人、苏军联络官、美军观察处联络官、情报贩子、政客这样一些身份特殊的人。这里是平西市的一个情报与谣言的发散地。孙渡截获的情报,恰恰也来源于涅瓦河咖啡厅,而且是由涅瓦河咖啡厅的女主人梅若锦亲手送来的。  梅若锦饱经世故,周旋于各种人物之间,努力地保持着一种平衡。就在罗江接到命令去接何应农的同一天,梅若锦见到了她十六年前的恋人梁致诚。  梁致诚现在叫冯伯元。梁致诚在十六年前离开平西参加抗日,从此就没有再回来过。这次回来,他已经是一个国民党军统高级情报员。他厌倦了内战,准备回到平西,偕同梅姐远走高飞,离开这一切是非纷乱。但是当他走进涅瓦河咖啡厅时,发现一切都和想象的不一样。事情远没有他想的那么简单。梅若锦早已不是当年的梅若锦,平西也不再是当年的平西。  不但如此,冯伯元还迅速地被卷入到了发生在平西的情报战之中。  社会部主任罗江几乎凭着野兽般的直觉,迅疾地扑向了冯伯元。他牢牢地盯住了这个前资深特工,使得冯伯元在平西市寸步难行。而平西市潜伏的军统组织也很快联系上了冯伯元。正当冯伯元深陷情感、政治、阴谋的危机中不可自拔之际,军统的委任书也到了。冯伯元成了接替朗德的人。他不得不接受刺杀何应农的任务,否则军统就将威胁到梅若锦的生命。  于是,在充满远东色彩的平西街头,在躬杯交错的咖啡厅,在平西国际共管区,罗江和冯伯元展开了一场面带微笑的较量。他们表面上一团和气,可是言语中处处机锋,行动中步步为营,稍有不慎,就有杀身之祸。毕竟这是一场关系到上百万军队命运的情报战。  罗江连施妙手,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吸引到秘密交通线上。暗地里,罗江却施展了天才的想象力——他要借用苏军飞机,飞越国统区,直接将何应农空运到前线指挥部。冯伯元透过罗江散布的重重烟雾,终于利用社会部的一个微小的安全漏洞,判断出罗江的大胆计划。冯伯元也将计就计,暗中将刺杀的目标锁定到罗江意想不到的环节——飞行员。  在飞机即将起飞的瞬间,罗江识破了冯伯元的计划,带着吉普车扑向跑道,拦截滑翔的飞机……当飞机沉重地在田埂停下的时候,飞行员已经中毒身亡。何应农在这个飞行事故中,身负重伤,住进了平西的医院。罗江重新面临更大的危机。他不得不将何应农滞留在平西市,直到他身体恢复到可以前往前指。  而此时的平西市,已经是风雨飘摇,成为国民党大军进攻的首要目标。平西即将失守!大撤退即将开始。罗江必须在大撤退的过程中,保证何应农的安全。军统的一系列刺杀行动,已经引起了前指首长的高度重视。军统组织不惜一切代价要拦截何应农,这说明了何应农脑袋中那份《东北战区国防战略计划书》的极端重要性。  在大撤退的乱局之中,冯伯元也面临着抉择。他是继续执行刺杀何应农的任务,还是留下来陪伴梅若锦。他对梅若锦有太多太多的歉疚,但是此时的他已经身不由己。而他的身不由己,又完全是因为梅若锦而起。爱至切,伤至深。  梅若锦心里同样在剧烈地冲撞。她希望冯伯元留下来,但是冯伯元留下来的结局只有死亡。为了让冯伯元离开,梅若锦不得不违心地一次次伤害他,拒绝他,迫使他离开平西,远离这个是非之地。梅若锦心里还埋藏着一个更大的秘密:冯伯元一直在寻找的弟弟梁致远,就是如今军管会社会部的副主任孙渡。
文化站长
《文化站长》,26集幽默轻喜剧,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背景,描述了发生在我国北方某村的一系列文化趣事。通过对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代表的一群鲜活的农村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刻反映了农村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的惊天动地的新局面;也体现了农民在温饱解决后,对精神文化的强烈要求。  电视剧《文化站长》原名《文化站长管文化》是一部反映当代乡村文化生活的幽默型轻喜剧,本剧描写的是在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热潮中,发生在我国北方农村——北留乡和相府村中的一系列文化趣事。通过乡文化站站长管文化这个小人物的形象展开生动、活泼的故事情节,展示当代农村的现实生活。  北留乡文化站长管文化是本乡相府村中的一名老文化人,靠自己的文化实力当上了乡文化站长,从此,也雄心勃勃地干起了文化大事业。然而,他并不懂得为官之道  《文化站长》,所以在工作中尝尽了酸甜苦辣,被人戏称为“文化一根筋”。  但是,管文化这个小人物却从相府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文化遗产中发现了开发旅游的巨大商机。经过千辛万苦的奔波,在乡、村两级领导支持下,相府旅游事业日益壮大。  在此同时,管文化还在全乡搞起了多种文化活动,以相府村为首,率先成立了“农民文工团”,组织了“十星文明户”、“好媳妇”、“十佳青年”的评比活动,开展了党员联户活动,有力地倡导了乡风文明。同时,自筹资金,成功举办了全乡歌舞大赛和农民运动会。并创办“字典博物馆”,推荐优秀青年上学进修,闯出了一条“以文化促经济、以经济促文化,从而达到文化发展、素质提高”的文化经济同步发展之路,大大促进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发展。  电视剧中的许多生动事例来源于皇城村,主要演员在这儿找到了管文化的生活原形,让人们通过故事能够看到皇城村近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以及旅游事业发展前景。
延安锄奸
夏季,边区保安处特务队在护送中央首长(周恩来)去西安谈判的路途中,卡车突遭土匪袭击,众多战士牺牲,首长险遭不测。这一突发事件,让中央情报部负责人李木即愤怒又震惊,责令边区保安处处长周劲限期破案。周劲自觉无地自容,这个从长征走过来的汉子发誓要把背后的敌特分子[1]挖出来,否则自己就打起背包养猪去。  这次袭击的策划者是反共救国军陕西地下工作站特务陈纪元。此人出身豪门,英俊聪慧,胆识过人,可惜走错了路,是汪精卫的忠实信徒。虽然袭击并未伤及中共首长,陈纪元仍按承诺给担当这次袭击任务的当地哥老会大爷李青五升职发饷,李青五自是眉开眼笑。  周劲和副处长王彬带着侦察员在城区化装侦察,很快弄清了隐藏在城区的坐探,正是此人扮装成卖烤红薯的小贩探得保安处可能要护送中央首长的迹象。周劲决定引蛇出洞,一举歼灭那股土匪!此时,一位叫晏西的女战士受李木之命前来保安处报道,一向轻视女性的周劲大为恼火,嚷嚷着退人,晏西一气之下真走了。周劲被李木找去骂了一通,在知道晏西是学无线电的大学生后,周劲勉强认错接回晏西,分配晏西负责监听电台,晏西笑而服从。  与周劲相反,保安处从来都是清一色的男性,晏西这个漂亮女大学生的出现,自然在整个保安处泛起一阵涟漪,附近小卖部的牙粉被抢购一空,饭前报数、唱歌声音异常宏亮,弄得周劲直表扬大家的精神面貌。  反共救国军陕西地下工作站站长毛绪言来到陈纪元所在的甘泉督战。毛绪言对陈纪元十分信任和赏识,两人不仅是师生关系,更是密友。当毛绪言看到陈纪元正在认真学习马列著作,尤其还能流利背诵《共产党宣言》并能深刻加以阐释时,更是多了几分佩服。陈纪元说他做这一切,是为了有朝一日潜入延安。毛绪言大喜,这正与他带来的一个计划相符:派人潜入延安刺杀中共最高领导人(毛泽东)!  毛绪言本没打算让这位爱将去执行这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最终还是被陈纪元的决心所打动,并从中看到了成功的希望。正好此时从另一渠道传来保安处准备 “引蛇出洞,歼灭土匪”的情报,毛、陈决定将计就计,以牺牲李青五的土匪部队作掩护,麻痹保安处,掩护陈纪元入延安。  在晏西的坚决要求下,也为了让晏西相信战争的可怕,周劲特派警卫员李满屯全程保护晏西参加剿匪战斗。岂料战斗中晏西不仅毫无畏惧,竟然还是神枪手,在关键时刻将李满屯从敌人枪口下救出,令保安处的男士们大为惊讶,周劲更是难以置信。王彬却看出了某种端倪,他提醒周劲,此女子不像是上级派来当电台监听员的。果然,战斗结束后,晏西的正式任命也下来了——保安处副处长,王彬则调往敌占区工作。  周劲傻了。尽管这时周劲知道晏西这个南京中央大学的无线电高材生,不仅有着丰富的地下工作经验,而且因为外籍教师的缘故,也对密码等特工知识有所研究,仍对上级给他安排一个女性搭档非常抵触。晏西对此则毫不介意,工作、学习、打扮、浪漫,一样都不少,弄得周劲时常看着晏西皱眉头,而保安处的其他同志却很是高兴。  在陈纪元筹备潜入延安之时,另一对日本间谍孔凡、肖英夫妇却已来到延安。孔、肖二人原是苏联红军情报组特工人员,在苏联接受完训练,被派到日占区沈阳工作,为苏联红军收集情报,同时也与中共保持联系。不久两人被日军抓获,日军以让肖英充当慰安妇相威胁,迫使孔凡叛变。之后,两人以到延安向中央汇报工作为由来到延安收集情报。由于是同行,自然由保安处接待。  周劲与孔凡曾在一个短训班里呆过,一见如故,时常聊天。当夫妇两行程已到,得知肖英怀孕时,周劲主动替其向上级请示让俩人继续留在延安生孩子。这期间,孔凡一直通过在《解放日报》上发表诗稿的方式与日军联系并传递情报。  晏西对孔凡的起疑缘于孔凡两首被《解放日报》退回到保安处的诗稿,这种不太符合特工职业的爱好让晏西对孔凡的诗作产生了兴趣。晏西找来孔凡曾在《解放日报》上发表的所有诗作,发现这些诗稿中竟然有某种特工常用的文字密码迹象。周劲虽对这种文字游戏不太相信,仍同意对孔、肖二人进行进一步调查。侦察员李然一见晏西就心生爱意,只是不敢表露,这时主动请缨调查孔、肖。  其实肖英一直不赞成孔凡的叛变行为,但又说服不了丈夫,同时也深知当叛徒的下场,只好希望生完孩子后赶快离开延安,早日结束这种灵魂被煎熬的日子。此时,日军从报上得知孔凡夫妇已打入延安,便加紧了特种部队的训练,准备伺机里应外合,实施派特种部队进入延安刺杀中共最高领导人的行动……
*
*